企業(yè)文化
CULTURE
CULTURE
回老家看望父母,到家后他們干農活還沒有回來,母親電話里說活兒不多了,趁上午天氣涼快,最多半小時就干完了。想著正好也去田里看看莊稼的長勢,便向著父母干活的地方走去,看著滿眼的綠色,呼吸著新鮮空氣,耳邊略微能聽到一點兒遠處大山上“大風車”的聲音,此情此景讓人倍感輕松和愉悅。這時幾只喜鵲的叫聲把我的目光吸引到了一個小山溝里,一個兒時熱鬧非凡地方——我的母校!此刻時間仿佛被定格了一般,記憶中的畫面在腦海中飛速旋轉開來。
我的母校坐落在一個小山溝里,由兩個窯洞和一間瓦房組成,其中一個窯洞是老師住宿辦公的地方,一個是我們在冬季避寒上課的教室,教室約10米深,兩邊靠墻各放一排書桌,中間剩余1米左右的通道,窯洞的最深處一塊兒刷過黑墨汁的木板就是我們的黑板,學前班至三年級全部擠在這一間教室里學習,老師每次講課時都要先提醒一聲哪個年級開始上課,所以那時候交一年的學費就可以聽完幾個年級的課程。每年初夏時節(jié)我們會搬進瓦房教室上課,瓦房沒有安裝玻璃,更沒有吊頂,抬頭便可見排列整齊的房梁結構,不過較窯洞而言這瓦房算高級的了,地方寬敞,通道除外還可以放3排書桌,有一個3平方左右的講臺,黑板是墻面特殊處理而成的,差不多是那塊兒木黑板的3倍大。坐在教室上課會時不時的有麻雀、燕子飛進來,運氣好的伙伴可以收到鳥兒們空投的特殊“禮物”,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布置完作業(yè)然后去挑水,三年級的幾個男生把書桌壘起來,在房梁角落掏鳥蛋,正當得手的男生拿著鳥蛋吹噓之時突然聽到老師的咳嗽聲,老師馬上回來了,慌亂之中一顆鳥蛋掉下來正好砸到其中一個扶桌子男生的頭上。老師把水放好后走進教室,看到地上的羽毛,再看看那個頭發(fā)莫名濕了一塊兒的男生……結果可想而知!
母校圍墻外面是滿山坡的槐樹,每年春暖花開時整個母校都會被籠罩在沁人心脾的槐花香里,當然這個季節(jié)也有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發(fā)生,比如有一個小伙伴聽說蜂蜜可甜了,于是在去廁所的半道上盯上了正在山桃樹上采蜜的蜜蜂,結果最后是哭著回到教室的,舌頭腫的嘴都合不攏。圍墻里面有七八棵楊樹,樹下是我們課間乘涼的好地方,到了秋季樹葉便也成了我們的玩具,小伙伴們會拿上自己尋找的粗壯葉柄相互比拼,看誰的更結實。那時我們的課間活動可謂是極其豐富,時間也沒有具體限制,完全看老師心情,每當老師“休息一會兒”的命令一發(fā)出,校園里立馬沸騰起來,丟沙包、老鷹捉小雞、大小房、攻城……一個小沙包就有十余種玩法,好多項目都不知道該如何用文字表達,小伙伴成群結伴玩著自己喜歡的游戲,偶爾有人摔倒也沒大礙,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(xù)玩。
“滴滴!”汽車喇叭聲打亂了我美好的回憶,不遠處父母也扛著農具回來了,接過農具和父母回家,臨走時再次深深凝望了一眼母校,圍墻近乎一半已經倒塌,瓦房北側頂部破了個大窟窿,校門外的石磨也被坍塌下來的泥土覆蓋長滿了雜草……心里的那種滋味也如這雜草一般,不知如何表述。母校承載了我兒時大部分的快樂時光,雖然社會的發(fā)展讓它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臺,但在母校的那段兒快樂時光卻深深刻在我腦海中,成為生命中一段兒抹不掉的記憶?。ㄌ埞荆焊咧敬螅?/span>